360直播吧

15岁的道曼,16岁的恩古莫哈,英超豪门为何热衷“揠苗助长”?

发布时间:2025.08.29

(画外音)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“英超加油站”,发布时间:2025年8月28日。

(场景:演播室灯光亮起,主持人手持文件)
主持人:刚刚结束的英超联赛,未满17岁的恩古莫哈在利物浦完成首秀绝杀,16岁的马克斯-道曼替补登场为阿森纳创造点球。越来越多的年轻天才正在英超赛场崭露头角,他们的表现令人惊叹。那么,英超豪门为何开始押宝这些年轻球员?这既与英格兰高度发达的青训体系有关,也暴露出联盟对“青训天才”保护政策的不足。

(画面切换至赛场集锦,背景音为解说)

(场景:回到演播室,主持人指向大屏幕)
主持人:看看现在英格兰顶级俱乐部的青训产出,已经远超十年前的水平。而这些年轻球员,尤其是他们的家长,越来越敢于“货比三家”,寻找最理想的出场机会和薪资待遇。曾经“学龄球员不得挖角”的君子协定,在豪门俱乐部之间早已名存实亡。球员们也在寻找能让自己更快进入英超首发的机会。

(画面切换至青训营训练场景)

(场景:主持人语气转为严肃)
主持人:联赛的财务管制——盈利与可持续性规则(PSR)——意味着曾经被视为“非卖品”的青训瑰宝,如今也被摆上了货架。英超在欧洲的统治地位,让进入一线队的门槛越来越高。十八九岁到二十出头,这本就是从青训之星跃升为常规首发的关键阶段,如今却更难跨越——毕竟俱乐部每年都能花大价钱引进世界级即战力。

(画面切换至转会市场数据图表)

(场景:主持人举例说明)
主持人:吉滕斯2020年离开曼城加盟多特蒙德,五年后以5100万英镑的身价回归,成为切尔西一线队新援;马杜埃凯同样先离开热刺转投埃因霍温,如今又回到英超,先后效力切尔西与阿森纳;前维拉青训小将楚克乌梅卡则从切尔西外租到多特蒙德,并最终完成正式转会。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。

(画面切换至球员采访片段)

(场景:主持人分析趋势)
主持人:青训体系正在重塑,球员离队的年龄越来越小。去年夏天,恩古莫哈就是众多顶级英格兰神童之一:他离开从U8起就效力的切尔西,以“奖学金学员”身份转投利物浦,并得到了未来职业合同的保证。同一赛季,切尔西与曼城还互挖对方小将——瑞恩-马塞多北上,伊萨克-麦吉利弗雷南下——他们都还是GCSE(英国中考)在读的年纪。

(画面切换至俱乐部管理层会议场景)

(场景:主持人揭示内幕)
主持人:如今,各俱乐部对“谁在私下接触谁”“通过哪些中间人”的疑惧与警惕,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。所有人都明白,即便足够谨慎,私下接触仍难以禁绝;能做的唯有“以牙还牙”。

(画面切换至历史资料画面)

(场景:主持人回顾政策)
主持人:2012年,时任英超CEO斯库德莫尔推出“精英球员表现计划”(EPPP),强制俱乐部巨额投资青训——从教练到设施一应俱全。斯库德莫尔借英格兰2010年世界杯惨败的契机,说服各队投票通过。成果斐然:如今欧洲各大联赛都能见到英格兰青年才俊,但反过来也让英超豪门更难留住自家EPPP产出的瑰宝——年轻人纷纷外出寻找跳板。

(画面切换至年轻球员首秀集锦)

(场景:主持人解读战术)
主持人:于是出现了所谓的“战术首秀”(tactical debuts)。道曼年仅15岁零234天时,确实迟早会为阿森纳一线队出场,但阿尔特塔很难遇到比主场领先利兹四球更好的换人时机。另一位阿森纳神童奥比-马丁则没赶上——去年夏天16岁的他转投曼联。马雷斯卡上赛季在欧协联给了16岁的切尔西青训新星雷吉-沃尔什首秀机会;布莱顿则在5月把17岁的哈里-豪厄尔放上英超舞台。

(画面切换至教练与球员沟通场景)

(场景:主持人分析心理)
主持人:通过一线队首秀,主教练既能在球迷心中为球员“盖章”,又把通往首发的路铺得更真切。恩古莫哈在切尔西时曾与波切蒂诺的一线队训练,却从未迎来首秀,连U18、U21的比赛时间都有限。对大多数15岁孩子来说,能踢上U16已足够;但在EPPP的顶尖圈层,总有更诱人的邀约。

(画面切换至合同签署场景)

(场景:主持人揭示诱惑)
主持人:英超财力雄厚,许多俱乐部能给17岁小将开出周薪数万镑的顶级首份职业合同。关键只在于:球员觉得自己在哪最有可能成功。

(画面切换至更衣室冲突场景)

(场景:主持人总结现象)
主持人:像阿森纳的刘易斯-斯凯利那样,上赛季直接锁定一线队席位的少年凤毛麟角,更多人面临“天赋再强也挤不进去”的困境。过去“从一而终、为儿时主队效力”的传统观念,在球员和家庭心中正被冲垮——尤其当他们知道身后还有一波波更年轻的青训天才追赶。

(画面切换至历史转会案例)

(场景:主持人对比过去)
主持人:往前回溯,2017年17岁的桑乔离开曼城、17岁的贝林厄姆离开伯明翰城时,已拥有巨大议价权;如今,这股力量似乎延伸到了整批顶尖青训球员。

(画面切换至仲裁庭场景)

(场景:主持人解释规则)
主持人:然而,英超20队仍不肯就“补偿委员会”——即仲裁庭裁决体系——提出替代方案。该体系负责裁定青训球员在EPPP一级(Category 1)学院之间转会时的争议费用。按规定,若球员只是接受奖学金合同寻求离队,原有“培训补偿阶梯价”模板便不适用,两家俱乐部只能自行协商。协商失败(如恩古莫哈案),就交由仲裁庭,由一批前主帅或名宿组成的专家组给出主观估值。

(画面切换至转会费数字特效)

(场景:主持人揭露内幕)
主持人:去年,仲裁庭裁定切尔西为2022年签下的两名布莱顿小将希姆-姆赫卡和扎克-斯特奇支付约800万英镑;利物浦对2023年从莱斯特城挖来的少年中场特雷·尼奥尼的仲裁金额尚未披露。一旦进入仲裁,俱乐部必须接受最终数字。20家俱乐部若能投票通过一套阶梯定价自然省事,可人人都觉得自己能在这场“波动游戏”里比对手玩得更好。

(场景:主持人总结全篇)
主持人:如今,转会市场的新边疆就处在“球员天赋”“转会手段”与“仲裁博弈”的交汇点上,动辄数百万英镑,风险极高。新一代体育总监和引援专家偏偏乐此不疲——所以,这种玩法还会持续很久。当有天才出现时,俱乐部不敢再“捂着”不用,他们担心球员会因此流失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便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年轻的天才站上了英超舞台。

(画外音)剧本终。

相关资讯

热点资讯

热门比赛

今日共8场

比赛回放

热门标签